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在陜西上線
央視網消息 (記者 王甲鑄)7月25日上午,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聯合試運轉啟動儀式在陜煤曹家灘礦業公司成功舉辦。
當天上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陜西省榆林市曹家灘召開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聯合試運轉評議會。經過與會專家委員質詢、答辯和討論,一致認為:該項目基于陜煤曹家灘煤礦2-2煤層的賦存條件,研發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成套技術與裝備,技術可行,配套合理,適應特厚煤層安全高效開采需求。地面聯合試運轉表明,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配套合理,運轉正常,可以進行井下工業性應用。
據悉,從2019年10月開始,陜西煤業聯合中煤科工集團成立攻關組,圍繞“提高曹家灘2-2煤層資源回收率,實現超大采高工作面安全高效開采”目標,著力解決超大開采空間圍巖控制、成套裝備可靠性、智能化管控等難題,成功突破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裝備國產化系列核心技術。項目創造了裝機功率22000kW世界第一;裝備總重量20000噸世界第一;一次采全高10米世界第一;單面產能突破2000萬噸世界第一;建成了人均工效最高、智能融合最強、經濟效益最大、社會影響最廣的新時代智慧示范煤礦。
評議會結束后,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聯合試運轉啟動儀式在陜煤曹家灘礦業公司活動儀式區舉行。該套裝備投用后,采面的煤炭回收率將由82%提升至93%,一個工作面將增產煤炭200多萬噸。
陜煤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趙福堂在致辭中表示,此次聯合試運轉的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是陜煤集團與鄭煤機、中煤科工等行業先進設備制造企業深度合作的結晶,也是世界首創的采煤技術裝備。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創造了全球煤礦支護、采煤、運輸裝備的新高度,也填補了特厚煤層一次采全高技術的空白,標志著我國煤炭國產裝備和采煤技術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對推進能源技術革命、高端裝備制造,促進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榆林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華勝提出,陜煤曹家灘礦業公司強勢推進智能礦井建設,實現了煤礦智能化建設從無到有、從抽象概念到具體應用的華麗蛻變。在全煤行業率先實施10米超大采高綜采技術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研發項目,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對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陜西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一級巡視員郁偉充分肯定了陜煤集團為全省做出的巨大貢獻,指出陜煤集團全面發力、支撐有力、富有活力,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他表示,在采煤智能化方面,世界看中國,中國看陜西,陜西看榆林,榆林看曹家灘,充分發揮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劉峰表示,啟動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聯合試運轉,代表我國煤炭開采達到了新的世界最高水平,體現著新一代煤炭人對“特別能吃苦”精神的繼承和發揚,反映出新一代煤炭人勇立潮頭、爭創一流的精神風貌。
陜煤曹家灘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亞軍表示,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套裝備的研發和應用,既是曹家灘人始終把智慧礦山建設、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煤炭高效開采科技與智能相融合的新進展。
本文章轉自央視網地方頻道
如有侵權請和管理員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