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指頭,就把煤采了
“動動手指頭,就把煤采了。”最近,在井下順槽集控室,隨著采煤機司機路后生輕輕推動操作桿,150米開外的采煤機立刻根據指令自動割煤。
這標志著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烏蘭木倫煤礦12422綜采工作面采煤機適配礦山鴻蒙操作系統(以下簡稱“礦鴻操作系統”)測試版本試運行成功。
從出大力、流大汗的人力挖煤,到機械化、自動化割煤,再到遠程遙控采煤、手機端啟停設備……
歷經不同階段采煤方式的革新,路后生體驗上了智能化建設帶來的便捷和安全。
他期待地說:“等過段時間地面的辦公場地設備安裝完成,就可以在更舒適、更安全的環境里采煤了。”
隨著礦鴻操作系統的實踐應用,這樣的場景正在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多個煤礦采區上演。
/ 礦鴻把煤礦全面帶入 /
“萬物互聯”時代
2021年,國家能源集團與華為公司聯合發布了礦鴻操作系統,這是一次強強聯合。
雙方致力于打造國產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智能互聯的工業級操作系統,制定統一數據標準(HCP)協議,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助推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礦鴻操作系統的研發有效破除煤礦企業“數據壁壘”和“信息煙囪”,實現數據融合、共享和智能化應用,真正將把煤礦全面帶入“萬物互聯”時代,為煤礦智能化建設打造堅實基石。
/ 礦鴻生態健康平穩發展 /
礦鴻操作系統發布6個多月來,為持續促進礦鴻生態健康平穩發展,國家能源集團與華為公司一道,規劃礦鴻生態發展。
一方面,立足于制定政策,推動國家對礦鴻的支持和有利的產業政策落地,鼓勵煤礦企業、設備廠商參與到接口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構建礦鴻生態圈。
另一方面,兩家公司聯合申報成立國家礦山局礦鴻工業互聯創新實驗室,雙方投入最優質資源、組建高質量聯合創新團隊,推動礦山大數據標準研究,打造集礦鴻展示、咨詢服務、礦鴻適配和測試認證于一體的唯一門戶平臺,為推進礦鴻操作系統提供充足的技術支持。
目前,國家能源集團已完成了礦山大數據標準研究中的《智能礦山大數據技術總體架構》和《智能礦山大數據標準白皮書框架》的前期編制,正在編制《智能礦山大數據基于礦鴻的數據采集與傳輸技術要求》標準。
神東煤炭集團作為國家能源集團礦鴻操作系統試點企業,在集團總體框架體系下,制定了明確的進度計劃、安全保障措施,加快推進礦鴻在煤礦場景的實踐應用。
/ 距離礦工穿西裝打領帶 /
采煤的夢想更近了
自礦鴻操作系統測試版本發布以來,已在神東煤炭集團4個礦廠適配20類398個設備,目前均正常運行中,初步證明礦鴻操作系統能滿足煤礦生產設備系統要求。
由于神東煤炭集團生產控制系統涉及到1370多家供應商的10余類操作系統,500多種需要適配的通信協議,從底層打通設備信息,實現設備間的協同工作,需要進行協議對接,設備連接耗時耗力,制約著礦鴻操作系統在實踐場景應用進度。
為了探索出一套可行的路徑和機制,加速“礦鴻”生態建設和發展,2021年底,國家能源集團將烏蘭木倫煤礦列為首個全面適配“礦鴻”的試點礦井,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神東經驗”。
截至目前,烏蘭木倫煤礦已經完成第一批次礦鴻適配工作,涉及18個廠家的33種設備,數量超過500臺套,涵蓋了供電系統高開柜、主運輸系統皮帶控制器、綜采工作面采煤機、液壓支架、乳化液泵站等。第二批次適配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
以前井下采煤設備是“信息孤島”,“礦鴻”全面適配成功后,通過獨特“軟總線”技術,煤礦井下設備實現了統一的設備層操作系統,徹底解決了不同廠家設備的協同與互通的問題;利用近場通信技術,把各設備及傳感器自動近場連接至井下人員個人移動設備上,自動切換顯示作業面內已連接設備的信息,幫助作業人員快速控制設備,實現了控制器從“無屏變有屏、小屏變大屏、固定按鍵操作變手機移動操作”的轉變,真正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設備之間互相認識了,機器人跑一趟就把數據采集了,到那時真正實現礦山人機互聯、機機互聯和萬物感知,距離礦工穿西裝打領帶采煤的夢想就更進一步了。”烏蘭木倫煤礦參與“礦鴻”適配工作的陳志鵬說。
轉載自國家能源之聲公眾號
如果轉載侵犯了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