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鴻,為煤礦解決了什么問題?
陜西省神木市大柳塔
神東科技大廈樓頂
有這樣一行字
礦鴻 從這里走向世界
礦鴻,用最簡單的話來說
就是煤礦用的操作系統
作為從這里走向世界的這里
神東科技大廈這棟大樓
又暗藏什么玄機
本期推文帶你一探究竟
礦鴻的「鴻」
源于華為的鴻蒙系統
它天生就不只是
一個手機操作系統
而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當然,這個場景
就包括煤礦
國家能源集團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共同定下了一個小目標——
讓5G+人工智能
幫助煤炭工人實現
“穿西裝、打領帶”采煤
一場發布會拉開中國煤礦產業變革
新 篇 章
2021年9月14日,北京。
國家能源集團攜手華為技術有限公
司共同舉辦了礦鴻操作系統發布
會。
當與會代表們站在臺上,共同按下
按鈕的那一刻,智能礦山建設新篇
章已開啟。
超級煤礦聯合超級軍團
致力于打造
億噸級智能化礦井群
「超級工程」
▽ 點擊下方語音,聽~
<svg opacity="1" style="pointer-events: none;display: inline-block;width: 100%;vertical-align: top;background-size: cover;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background-image: url(" wx_fmt="png");-webkit-tap-highlight-color:" user-select:="" viewbox="0 0 345 247">
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
這個操作平臺
能讓井下各種不同的設備
聊得上天兒、說得上話
就是傳說中的
萬 物 互 聯

神東煤炭集團
智能化礦山建設起步較早
近年來更是
多礦井多項目多進度條
同步展開
當前,神東煤炭集團生產控制系統
來自1370多家供應商
涉及10余類操作系統
500多種通信協議
網絡系統“各自為政”
設備接口協議、數據格式均不統一
有個很形象的比喻——“七國八制”
說不上話也就無法實現「互聯」
那我們為什么一定要
讓設備之間說話?
隨著智能礦山建設的推進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各種消息
井下的某設備又裝上了傳感器
可以代替的礦工的
眼、口、鼻、耳、皮膚等
而各傳感器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如果他們之間不能相互聯動
那如何做到「可協作、智能化」
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
在煤礦5G專網的加持下
將各種煤礦裝備和海量傳感器
接入統一的平臺
散裝的設備成了一個整體
相當于一個
巨型的智慧指揮中心

礦鴻
是中國煤炭行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數據通信標準和操作系統
就是我們常說的「卡脖子技術」
它的關鍵詞萬物互聯
就是實現平臺和設備的打通
在過去,井下各種設備來自不同廠商
擁有各自的接口、數據庫及操作系統
這便使得系統間的互通、對接、協同
變得非常繁瑣復雜

礦鴻的出現
解決了這一問題
海量的數據一旦互聯
經過分析、交互與應用
即可轉化成智慧的決策
看似獨立的個體
插在同一個「底座」上
實現了集控聯動
它還隨時歡迎
新的應用程序加入
這樣一來
開發成本降低
開發周期更短

作為礦鴻系統的試點單位
烏蘭木倫煤礦薄煤層綜采工作面
每個支架上方閃著光的
「盒子」格外吸睛
這些閃光盒子
就是全新研發的
搭載礦鴻操作系統
的聲光報警裝置
盒子采用外接方式
能根據礦工對支架的操作
發出多種聲光信號
尤其在薄煤層這樣的受限空間
在遠距離之外就能被觀察到
更好地起到預警作用
在神東布爾臺煤礦綜采工作面
液壓支架里藏著「數字技術」
利用分布式軟總線、多信道通訊技術
高可靠安全等特性
礦工只需拿起手機
便可分分鐘彈出
當前設備的各種信息
礦工在支架下行走
設備信息便實時切換
時刻掌握設備信息
節約大量操作時間
聽起來挺高大上吧

不久后,還會增加人員近場發現功能
只要有人員進入
周圍的三臺支架就無法遠程操控
可以說完全依靠科技手段
對人員進行安全防護
很贊吧?
礦鴻,從這里走向世界
此處的「這里」
是我國首個2億噸級
煤炭生產基地——神東煤炭集團
也被稱為「超級煤礦」
國家能源集團牽手華為公司聯合推出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礦鴻操作系統
當超級煤礦遇上超級軍團
給復雜國際局勢下
我國的能源安全提供了新保障
給數字經濟時代下
我國的能源行業帶來了新活力
為新時代煤炭行業
獨立自主安全穩定和智能轉型發展
提供新路徑
本文章轉自神東煤炭之聲微信公眾號
如有侵權請和管理員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