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鴻”誕生記!
礦鴻
國內首個工業領域操作系統
自誕生之日起就稟賦
自主可控、安全可信
智能互聯的特性
承載著煤炭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重任
礦鴻究竟是什么?
是在什么背景下誕生的?
能為煤礦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
記者就此采訪了礦鴻操作系統產品經理楊霖
一起探秘
礦鴻的誕生和定位


近兩年,從國家到央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成為高頻熱詞。加快推進數字化是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關鍵核心技術安全、產業安全等卡脖子問題是擺在國家能源集團智能化建設征程中的一道繞不過的“必答題”。

時針撥回到2021年5月,成立不久的華為煤礦軍團在山西、內蒙古等全國煤炭產業集中區域調研,了解行業的訴求與痛點。他們在思考如何用新技術、新產品更好地服務行業。
彼時,煤炭行業的標桿企業,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正在加速推進智能礦山建設,探索借助工業互聯網推進煤炭產業數字化轉型,破解安全發展難題,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
2021年5月13日,“超級軍團”走進“超級煤礦”,一個是世界通信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一個是全國煤炭行業的標桿和旗幟,雙方首次接觸,圍繞煤礦智能化建設、數字化轉型激情碰撞、深度溝通。
這場座談會讓楊霖印象深刻。
“華為成立煤礦軍團,相當于明確了要在一些特定的行業進行‘深耕細作’,通過調研,在思考能為行業做點什么的時候,遇到了神東。在神東,我們發現,神東的智能化建設很前沿,像我們的5G產品已經得到應用了。雙方都是行業的燈塔型企業,神東發揮央企的責任擔當,率先把新技術引入行業,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這樣的胸懷和擔當與煤礦軍團不謀而合。”

一周后,神東煤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新華帶領公司考察組到華為公司回訪。三天的考察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從重點展區的考察交流、重點實驗室的觀摩學習到重點領域的專題研討,深度交流與對話,取得了精準對接、統一認識、加強互信的預期目的。
“超級煤礦”與“超級軍團”的碰撞,在楊霖看來,正是礦鴻操作系統誕生的引子。
在聽取了鴻蒙負責人關于發展歷程、演進及軟件定義等內容介紹后,神東董事長李新華意味深長地說:“鴻蒙操作系統或許可以應用在工業領域,為煤礦智能化建設、數字化轉型創造巨大價值。”

“可以理解為二者是兄弟關系。鴻蒙系統主要面向消費者領域,不能滿足工業領域應用需求。礦鴻操作系統是專門為智慧礦山打造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智能互聯的操作系統。它的誕生將徹底解決制約煤炭企業智能化發展的技術封鎖和芯片卡脖子、數據治理手段落后等問題,為智能礦山建設最終實現少人化、無人化,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作業場景提供技術支撐。”

2021年9月14日是載入煤炭工業發展史冊的一天。
在國家有關部委、煤炭行業和各大主流媒體的共同見證下,礦鴻操作系統正式面世。國家能源集團與華為公司專門為中國煤礦打造的操作系統的誕生填補了國內自主可控工業級操作系統的空白,也開啟了國家能源集團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新征程。
對此,神東煤炭集團充滿期待,華為煤礦軍團充滿期待,整個煤炭行業乃至整個工業充滿期待。

從消費領域到工控領域,讓在華為工作多年的資深經理楊霖經歷了一次從觀念到行動的巨大轉變。
楊霖是遼寧本溪市人,對煤礦,他并不陌生。他記憶深處的煤礦依然停留在八九十年代傳統的生產方式,“坦白說,當時國家能源集團與華為確定研發礦鴻操作系統時,我們整個團隊的第一個感覺是驚訝。因為在我印象中煤礦是很落后的,小時候老家的煤礦礦難發生的頻率很高,現在已經資源枯竭。而我進入華為后一直做的是面向消費者群體的工作,從消費者到工控領域,服務受眾發生改變,我們產品線團隊最關注的是看產品能否落地,因此,當時的我無法預測鴻蒙能為煤礦企業帶來什么?”
楊霖的疑惑在神東井下調研之后發生了改變。
“在看到一排排液壓支架,礦工通過電腦就可以操作工作面設備,令我大為驚訝,現在的煤礦已經發展到這種樣子了?真是不可思議。我還觀察到許多檢修設備的年輕礦工戴著小眼鏡,隊里說他們都是大學生,對井下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和革新提出很多好點子。這趟實地參觀,讓我認識到神東不僅在生產技術方面走在行業前列,對人才的培養也下了很大功夫。這些都是智能化建設的基礎。我的信心亦由此建立。”

想,全是問題;干,才有答案!
國能神東與華為煤礦軍團成立了智慧煤礦聯合創新項目組,雙方進行聯合創新,神東主要負責項目整體統籌、管理和場景調研,華為主要負責研發和交付。
“研發過程全是坎兒。”楊霖沮喪地說,由于在全新的領域應用,在整體研發過程中,既要做加法也要減法。比如獨特的軟總線技術,華為前期在消費者業務的智能家居場景中,設計的組網終端設備數量只需要幾十個就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但在煤礦井下,一個工作面支架就有二百多臺,消費級的設計規格顯然不能滿足需求,就要做加法。
楊霖說,“從幾十到幾百,并不是簡單的數字相加,而是需要在算法上做極大的投入和優化。這期間,我們僅在這一項上就投入有50人以上。”
一次次提出方案,一次次推翻重來,楊霖深刻感受到“超級煤礦”與“超級軍團”合作的優勢所在。
“神東有1370多家主要設備供應商,13.4萬臺各類設備,10余類操作系統,500多種需要適配對接的通信協議,這為礦鴻落地帶來極大挑戰。”楊霖說,“華為研究的是通信領域的協議標準,對工業領域各類協議標準并不擅長,而神東對工業領域各類協議標準的研究超過10年。簡單來說,我們相當于懂操作系統技術,神東懂行業實踐,這是雙方聯合創新的最大優勢。”
在雙方聯合攻關下,攜帶“安全可信、自主可控、智能互聯”三大優勢的礦鴻操作系統搭載設備在神東的煤礦各場景應用。
“礦鴻操作系統的核心競爭力為煤礦帶來四大轉變:一是設備交互方式轉變,實現人機交互、機機交互;二是設備連接方式轉變,兼容多種連接方式,多通道提升可靠性;三是數據管理方式轉變,為設備統一語言,支持設備間的數據互訪;四是設備運維方式轉變,為每臺設備裝上智慧大腦。”楊霖說,礦鴻操作系統研發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要經過不斷打磨,逐步完善,走向成熟,把煤礦全面帶入萬物互聯時代,為煤礦智能化建設打造堅實基礎。
隨著礦鴻操作系統的迭代式研發與交付,礦鴻生態圈的不斷壯大,近場發現、電子掛牌……越來越多的智慧場景將讓礦工真切感受到穿西裝遠程采煤不是夢。

研發持續迭代,復雜難題被逐個擊破,礦鴻操作系統在工業領域從“可用”正在變為“好用”。
2021年,神東4礦廠398臺套設備應用礦鴻操作系統。
2022年1月,國家能源集團首個基于“礦鴻”操作系統的智能礦山示范礦井——烏蘭木倫煤礦啟動。
3月底,烏蘭木倫煤礦首批設備適配礦鴻操作系統完成。
4月中旬,礦鴻操作系統在神東煤炭集團4個礦廠,6個場景成功適配煤礦井下采、掘、機、運、通各場景的設備,達57類2072臺套設備。
……
“到4月底,烏蘭木倫煤礦適配礦鴻操作系統的設備將增至1000臺,等全礦適配完成后,華為和神東將聯合設備廠家基于各類智慧作業場景做一些研發。”

楊霖說,礦鴻操作系統的競爭力能為煤礦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借助軟總線技術,向下可以支持更多的芯片適配,向上可以支持設備廠家做不同的場景開發。通俗來講,礦鴻操作系統賦能煤礦智能化建設,更為未來煤礦帶來無限可能。
楊霖表示,在煤炭智能化轉型時期,大家對智能礦山建設的定義其實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有的以為上了5G就是智能化煤礦,而國家能源集團與華為公司聯合把掣肘煤炭行業通信協議標準不統一、芯片卡脖子等產業安全問題逐個攻破,描繪出未來智能礦山的藍圖,其實是給整個行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探索一條可行路徑。

從孵化到落地
11個月的時間
“超級煤礦”與“超級軍團”
用實踐證明
山溝溝里也可以出先進生產力
礦鴻
終將有一天走向世界!
本文章轉自神東煤炭之聲微信公眾號
如有侵權請和管理員聯系刪除